日本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。其资源匮乏并极端依赖进口,高度发达的制造业是其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。其科学研发能力十分强大,拥有大量的跨国公司和科研机构,每年科研经费约占全国GDP的3.1%,该比例位居发达国家榜首。此外,以ACG产业为首的文化产业和发达的旅游业也是其重要象征。
银阁寺垣庭园(特别史迹、特别名胜)——以锦镜池为中心的池泉回游式庭园。庭院建造的初期模仿了通称为“苔寺”的西芳寺庭园(梦窗疎石设计),但在江户时代,庭院被大规模改修,失去了原来的面貌。“银沙滩”(ぎんしゃだん)、“向月台”等两处沙砾造型,是在江户时代后期成型的。此外,1931年被发掘的枯山水庭园,位于东方山麓,据说保留了室町时代的风貌。银阁(日本国宝)——足利义政的山庄东山殿内建造的观音殿,后经常被用于和义政祖父·第3代将军足利义满建造的金阁相对比,因此得现名。该楼于1489年(延德元年)开始建造,同年不久即完成。正式名称为“东山山庄观音殿”。建筑结构为双层、宝形结构、柿葺,平面为长方形,正面宽8.2米,纵深7米。 底层的“心空殿”为普通住宅风格,上层的“潮音阁”为方形三间(正面侧面均为三间)的禅宗式样(唐样)的佛殿。
虽然鹿苑寺金阁名副其实地在建筑物表面贴上了金箔,但是银阁却没有贴过银箔的痕迹。关于这一点,有种说法认为,起初建造者计划使用银箔,但后来由于政府财政窘迫,没有按计划完成。(也有说法认为,由于该楼是义政的隐居场所,因此起初就希望使用木材原色,而没有使用银箔的计划)。慈照寺的庭园内配有众多名贵的石材和树木,体现了当时东山文化中注重茶道和禅宗文化的思想,因此也有人认为贴银箔更符合当时文化的风气。 东求堂(とうぐどう)(日本国宝)——义政的佛堂和茶室,建于1486年(文明18年)。该楼面对水池,正面宽三间半,平面为正方形。正面左面为方两间的佛殿,右侧为义政的书房和茶室(称作同仁斋)。书斋北侧的副书院和违棚是现在最古老的座敷装饰风格的房间,是日本书院造和草庵茶室的发源,被视为日本建筑史上宝贵的遗产。此外,研究表明,该楼建造当初的位置比现在的位置更靠近南侧的银阁。
银阁寺垣——从慈照寺寺门到庭园的入口处道路两边,保存有围墙遗迹,被称为“银阁寺垣”。
慈照寺山号为东山。寺院创立者为室町幕府第八代将军足利义政,开山祖师是梦窗疎石。(实际上,梦窗疎石是在该寺院创立前1个世纪左右时的人物,因此被称作“劝请开山”。)足利义政在寺内兴建了观音殿,被通称为“银阁”,因此,寺院全体被称为“银阁寺”,这一名称与同在京都的“金阁寺”(正式名称为鹿苑寺)相呼应。 慈照寺是把足利义政在文明14年(1482年)在东山山角上营造的东山别墅改成禅寺的。东山殿是模仿西芳寺而建立的。寺院以水池为中心设有观音堂银阁,持佛堂东求堂等建筑物。广受当时读书人的爱戴。虽然荒废过一段时间,但是17世纪的中期开始又恢复到了昔日的风光。银阁是长享3年(1489年)建设的二层楼阁,下层是东洋式书院,上层是禅宗的佛堂。东求堂是祭祀守护神的持佛堂和书房并兼的建筑物,是文明18年(1486年)修建的,位居在东侧的面积为4帖半的同仁书房设有最古老的付书院和远架子。慈照寺的庭院虽然在战国时代荒废过一段时间,但是到了元和元年(1615年)复兴时得到了修建。以水池为中心的名石,树木和石组上凝聚着工匠的心血。
慈照寺是公元15世纪末,当时日本的最高统治者“足利义政”效仿其祖父曾建造的金阁寺而下令兴建的别墅。足利义政死后,根据他的遗嘱,这座别墅被改建成寺院。由于寺院境内有一栋被称作“银阁”的建筑物,所以这座寺院也被称作“银阁寺”。寺内的庭院,具有当时“东山文化”的独特风格。“东山文化”是日本历史上的一段辉煌的文化。“银阁寺”的庭院又被当作“东山文化”的典范而闻名。庭院占地面积达2万平方米。庭院内的“观音殿”、“东求堂”保留了当初的原貌,它们均已被指定为国宝级文物。国宝——银阁、东求堂
重要文化财——绢本彩色画卷春屋妙葩(しゅんおくみょうは)像(2003年指定)